
“开头的音要软一点,还要把声音’送’到观众耳朵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川路校区音乐厅内,小提琴家德田智子握着学子的琴弓耐心点拨,秋日暖光为这场跨国艺术交流铺上温柔底色。
 大师和学子合影
大师和学子合影
前昨两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迎来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的精彩演出。这支恰逢80周年华诞的乐团,由首席指挥艾伦·吉尔伯特执棒,携手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带来两套别致曲目。昨晚演出前,北德爱乐的演奏家走进立信校园,给热爱音乐的学子奉上难能可贵的“私教课”。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遇见大师·走近经典”活动,北德爱乐演奏家的到来让整个校园沸腾。舞台上,都佳彤演绎了维奥蒂《G大调第23协奏曲》选段,德田智子耐心倾听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技巧很好,但技巧只是手段,我们最终是要通过音色的传递来表达情感。”
 宇蕊接受指导
宇蕊接受指导
宇蕊用长笛吹奏了极具意境的中国作品《渔舟唱晚》,别致的东方韵味和中国式浪漫让人沉醉。长笛演奏家詹卢卡·坎波同样提出了要把乐声送出去这一建议。从围绕气息控制、弓速均匀度到口型与音准配合等细节,大师和学子同台,悉心地逐一点拨,让学生受益匪浅。
立信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魏启旦副教授感慨:“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艺术学院,学生全凭爱好组队。大师一句话的点拨,比他们埋头苦练两三个月还管用。”魏老师还说:“看他们的眼睛就能发现,最初是单纯的崇敬,后来随着收获越来越多慢慢闪耀起自信的光。”
 技巧是手段,帮助音乐传递情感
技巧是手段,帮助音乐传递情感
为筹备这场大师课,乐团成员跨校区每晚排练到八九点,团队凝聚力也在这个过程里变得更强了。活动尾声,学校向音乐家赠送蕴含立信校史文化的非遗算盘,乐团回赠纪念奖杯,中外艺术情谊在互赠礼物间定格。
作为北德爱乐时隔7年的再度访沪之旅,此次演出是他们此次在中国内地唯一一站巡演。若说校园课是艺术启蒙,东艺演出堪称巅峰呈现。领衔这场盛宴的是上海观众的老朋友——首席指挥艾伦·吉尔伯特与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
 北德爱乐的精彩演绎让人印象深刻
北德爱乐的精彩演绎让人印象深刻
为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乐团精心准备了两套风格迥异的曲目。昨晚曲目聚焦19世纪经典:德沃夏克《d小调第七交响曲》融入捷克民间元素,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誉为古典乐史上“伟大之作”,更有2019年新作《无眠之海》,以女性乐手歌声、跺脚等元素注入女性力量,让经典与现代碰撞出别样火花。
记者手记 | 不止于演
艺术节的魅力从不局限于舞台上的演出。近年来,随着台上台下互动越发密切,越来越多名家名团把演出之余的艺术普及和美育课堂作为艺术交流的重要渠道。
 大师在舞台之外走进校园和爱音乐的学子交流互动
大师在舞台之外走进校园和爱音乐的学子交流互动
此前,柏林爱乐驻演申城时,演奏家纷纷组团走入乐团、高校甚至小学,他们带去世界最顶尖的表演,和最前沿的音乐理念,同时也通过和中国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爱乐者交流,感受这座城市一颗颗跳动着的爱乐的心。
名家名团登台献艺,不仅带来殿堂级的听觉盛宴,更以艺术教育的“溢出效应”,让高雅艺术走出剧场、走进校园,让更多学生与市民触摸艺术的温度。北德爱乐四位音乐家细心、细致的指导,让小小演奏家的眼神有了从“崇敬”到“自信”的光芒转变。他们亲自“搭脉”“开方”,也让学生的演奏如有神助,就像他们自己说的:“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大师的“私教课”难能可贵
大师的“私教课”难能可贵
突破台上台下的界限,深入高校拉近高雅艺术和普通学子的“距离感”,让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教育养分……对于上海这座艺术之城而言,举办于金秋的艺术节,远不只一场盛宴,而是让普通市民观众对话世界、触摸艺术的机会。
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大师班、开放排练;演出前的导赏、探班、舞台探索,这些艺术福利是在演出短短几小时之外的延伸,这种“溢出效应”早已超越了“演出季”的价值所在。正是这些“不止于演”的活动培育着市场土壤,也滋养着未来的演奏家、艺术爱好者、传播者,为艺术发展注入长远活力。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