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
11月7日至9日,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将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连演3场,用情感丰沛的舞蹈诠释莎翁笔下的爱恨情仇。这不仅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点剧目,也是本轮中国巡演的“唯一一站”。“上海国际艺术节从不让人失望!”网友“柚子先生”在社交平台激动地分享,“本来是冲着浪漫‘罗朱’去的,结果更新后的卡司表让我直接尖叫:11月8号的罗密欧换由大卫·莫尔饰演。他就是2016年舞团来上海时,那位一战封神的‘初代罗密欧’啊!”
《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斯图加特芭团的“镇团之宝”,这部作品帮助舞团从一家地方性团体跃升为世界级芭蕾名团。2016年,该团受邀参演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许多上海观众正是因为那场演出,爱上了斯图加特的演绎与大卫·莫尔的诠释。“9年前,‘罗朱’初来上海,谢幕时观众全体起立鼓掌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今年能再次来到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像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也非常期待在这个新剧场中演出。”大卫·莫尔说。

美得让人怦然心动
莎翁的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座不竭的艺术宝库,以各种舞台形式改编出新意的创作者,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名家,芭蕾舞界的约翰·克兰科就是其中之一。1962年,他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打造《罗密欧与朱丽叶》,奠定“一代宗师”的地位。半个世纪过去,这个版本依然被公认为“全球最优秀、最完整且最具观赏价值”的芭蕾舞剧版本之一。2016年,马林斯基剧院与斯图加特芭团“接棒”上演不同版本《罗密欧与朱丽叶》,让申城观众一饱眼福。
今年,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再访中国上海,献演“镇团之宝”。“此前,我们刚结束北美巡演。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从德国到北美再到中国,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可能会造成一点点麻烦,但我们的舞台艺术并没有隔阂。肢体语言可以跨越国界,倾诉人类对爱与命运的共同追寻。让我们通过芭蕾叙事,去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去感受约翰·克兰科的巧思。”芭团艺术总监塔马斯·德特里奇说。
摄影: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
“‘阳台双人舞’‘卧室双人舞’‘墓穴双人舞’这三段舞,是将剧情一步步推至高潮的点睛之笔。”在德特里奇眼中,斯图加特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呈现了莎翁戏剧永恒的魅力,尤其是约翰·克兰科编排的双人舞优美流畅、情感充沛,将舞蹈技巧、剧情展开与情感表达巧妙熔于一炉。“‘阳台双人舞’是朱丽叶与罗密欧定情的段落,其美感足以让所有人怦然心动,希望上海观众能享受这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
“白月光”火线加盟
10月30日,一则“演员调整”公告,在剧圈、舞蹈圈激起阵阵涟漪。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透露:由于原定出演“罗密欧”一角的阿多奈·索阿雷斯·达·席尔瓦因意外受伤,无法参与本次上海演出;为确保演出的高水准呈现,经过与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沟通与协商,艺术节邀请到舞团首席舞者大卫·莫尔加盟本次演出。

“大卫·莫尔与上海有着深厚渊源——他曾于2016年在上海完成其‘罗密欧’一角的首秀。”德特里奇介绍说,莫尔是兼具丰富经验与卓越艺术表现力的杰出演员。“我们相信,这段凝聚匠心与情感的舞台演绎,将继续传递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上海观众的共鸣与喜爱。我们郑重承诺,在上海的每一场演出都将恪守最高艺术标准,以精益求精的舞台呈现,回馈广大观众的厚爱。”
在舞团的2023/24演出季中,大卫·莫尔与罗西奥·阿莱曼曾在斯图加特合作呈现《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观众的高度评价。“接到来上海的紧急邀约,我有些意外,但迅速进入状态。舞团会在每个角色上储备多位实力演员,确保每一场高水平演出。”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卫·莫尔的面庞洋溢着自信与从容。“演员有技术和感情两个方面的成长。成立家庭后,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角色也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我将把这些年的艺术感悟,尽数倾注到申城舞台。”
摄影: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
9年前的“白月光”演员临危救场,将带来成熟期艺术家更醇厚的演绎。一段插曲,或许会成就一次难以复制的艺术现场。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